中国航空金融租赁业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近期,中国航空金融租赁业利好信号频频出现。3月中旬,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办法》引导金融租赁公司纵向深耕特定行业,将有利于如航空等资金需求较大的行业构建产融结合的金融平台。这是继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务发展的意见》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3月联合发布《关于飞机租赁企业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暂免征收购机环节购销合同印花税后的又一利好,体现了国家对航空金融租赁的关注和重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信号是对航空金融租赁市场需要的有效回应。3月下旬,国内最大航空金融租赁聚集地东疆保税港区完成交付第300架飞机租赁业务,航空金融租赁企业达346家,实现各类租赁资产约249.8亿美元。据统计,预计到2025年,我国民机机队规模可超过3000架,加之国家在通用航空、低成本航空等领域逐渐允许民间资本加入,中国航空金融租赁市场春意渐浓。
一时间,航空金融租赁业仿佛正谱写着一曲曲《春天的故事》,引得从业者和研究者无限遐想和憧憬。那么航空金融租赁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受益于政、产、金、学、研等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航空金融租赁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多层次的航空金融租赁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但与全球成熟的航空金融租赁市场相比,我国航空金融生态系统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其一,政策环境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是航空金融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政策环境的改善是保持航空金融生态平衡。提升其生态效率的重要内容。国办108号《意见》作为目前该领域最权威的政策文件,站位高远,考虑全面,措施得力,给航空金融租赁业发展带来了实质性利好,期待接下来相关部委如财政部、税务总局迅速跟进,就落实该《意见》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制定操作性更强的措施支持航空金融租赁业的发展。
其二,生态主体从业者的复合型专业性有待加强。众所周知,航空业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作为支撑服务业的航空金融租赁业涵盖了飞机制造、信贷、报关、法律、物流等众多环节,产业链长,行业壁垒性高,再加上我国航空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专业性人才不足已是行业发展的一大软肋。此外,航空金融租赁要面对全球竞争,必须拥有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其三,从小气候到大生态如何“与狼共舞”考验生态主体。考虑到航空金融租赁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国家应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据报道,交银租赁已依托集团资源在爱尔兰搭建了境外平台开展航空租赁业务。光大集团持股集资2亿美元的中国飞机租赁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预计最快二季度境外挂牌。资本的嗅觉总是敏锐的,全球航空制造业巨头也对中国航空金融市场“虎视眈眈”。波音中国近期透露,其金融业务将进军日渐成熟的中国航空租赁业,解决客户飞机购买资金难题。如何应对国际竞争,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航空金融企业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
其四,航空金融生态调节能力有待提高。为培育航空金融租赁产业成长,国家政策鼓励先行先试,进行金融创新,支持航空租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措施筹集资金,鼓励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资金进入航空租赁业等。在促进航空金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同时,我国航空金融生态系统要不断提高生态调节的能力,完善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风险监控制度,全面提升风险管理和评估的重点和关键技术。
未来10年到20年,是我国航空金融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但只要充分认识到航空金融租赁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尊重行业运行科学规律,把控好政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海外市场开拓以及行业风险控制等生态要素,“管他春夏与秋冬”,航空金融生态系统一定能良性健康地发展,也必将为加速全球航空金融体系发展,繁荣航空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飞行总动员航空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