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939
- 精华
- 0
- 积分
- 3851
- 注册时间
- 2014-12-3
- 最后登录
- 2024-12-29
- UID
- 65489
- 帖子
- 939
- 精华
- 0
- 积分
- 3851
- 威望
- 0
- 金钱
- 2912
- 贡献
- 0
- 注册时间
- 2014-12-3
- 最后登录
- 2024-12-29
- 在线时间
- 160 小时
|
元旦过后,青藏高原白雪皑皑,寒风刺骨。
在海拔3500多米的某机场,随着一声集结哨响起,空军驻藏某场站各类保障车辆和人员迅即进入战位,有条不紊地展开飞行保障准备……凝望呼啸升 空的战机,场站站长王俊刚黝黑的脸上透着坚毅:“去年,我们圆满完成10余项重大演训演练保障任务,优质场次率达100%。如今,改革当前,越是任务繁 重,我们越需要凝神聚气励志强能,以更高的工作标准在改革大考中树起军人的好样子。”
缺氧不缺精神——
始终以打仗的状态对待每次任务
去年年底的一天深夜,数架某新型歼击机划破夜空平稳降落高原某机场,该型战机首次高原夜航宣告成功……
记者在保障现场看到,寒风中,官兵们尽管裹着军大衣,依旧冻得嘴唇发紫,但当夜航灯亮起,他们又立刻精神抖擞地奔波忙碌起来。
“高原缺氧不缺精神,旺盛的精神状态支起了工作标准的新高。”戍守雪域高原16载的该场站四级军士长、四站连充气站站长曹忠忠清楚地记得,当年 某新型战机首飞高原时,场站党委便以打仗的状态运转起来:围绕外场保障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研、组织领导机关学习航弹管理等保障知识,场站党委常委和机关干 部与官兵一起检查设备、修订保障方案预案、清扫跑道……
“随时以打仗标准完成保障任务!”这是曾经的“蓝天骄子”、停飞后坚守雪域高原25个春秋的王俊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王俊刚的工作状态官兵们再 熟悉不过:每次给保障分队下达完飞行保障任务,他都要一辆车一辆车地严查,遇到稍微有点“感觉不对”的地方,就要停下来现场提问,直到问题弄清楚为止。
导弹中队中队长冷飞龙明白这种状态的分量:“强军目标要落在岗位上,标准不高,状态不好,本领不强,就不能算真正落地。”
好状态创造骄人成绩:伴着空军高原常态化训练逐步加快的节奏,这个原本担负二代机驻训、大型运输机试飞等保障任务的高原场站,近几年保障了全空 军10余批部队常态化、全年化和成建制驻训,创造了高原保障史上多个“首次”,场站连续6年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党委和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岁末年初,军队改革全面展开,以什么样的状态迎接改革大考,场站党委一班人亮明态度:“立身为旗,当好关键引领、发挥关键作用、尽到关键责任,一如既往地以打仗的状态投入工作,为全站官兵树起榜样!”
艰苦不怕吃苦——
提高能力是官兵日思夜想的高频词
元旦前后,是雪域高原最寒冷、最艰苦的时节。
当场站6名官兵参加驻藏空军部队通信及机要专业比武,取得两项第一、一个第二的佳绩归队时,场站全员化能力淬火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以交叉跟班、换岗培训等形式,对一线保障人员进行飞行前上岗资格论证;运用“多机种保障能力考评系统”,深化官兵达标训练;开办“雄鹰讲堂”, 对政治干部进行军事理论和保障技能培训;按照“专业相近、地域靠近”原则,将建制连队与业务股结成“一对一”互帮对子,发挥各自优势开展“连股互带”……
一项项淬火行动的背后,是场站官兵对打赢能力的渴求,对提高能力的紧迫认识。
一次,陆空联合演练紧张进行,架架战鹰如离弦之箭递次升空。机场塔台上,导航连塔台台长、上士卓文凯手拿望远镜观察着跑道上的每处细节。就在两架战机准备着陆时,他突然发现跑道上有个模糊的黑影!经过观察,他判断是鸟类,并果断报告指挥员,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不愧是高原‘鹰眼’!”指挥员向这名老兵竖起了大拇指。卓文凯脸上却毫无得意之色:“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不是喊出来的,是学出来、练出来的。”
这几年,围绕培养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素质,这个场站紧跟任务需要大步前行——
某新型战机首飞高原任务刚一下达,场站党委便依照兵龄结构、专业覆盖等要素,筛选“种子选手”赴新机部队跟班见学,学成归来后编入保障“一号 班”,并负责对“二号班”进行“1带2”的捆绑式帮带,“二号班”人员“出师”后展开“2带4”帮带,以此实现保障能力循环“孵化”。
随着多机种、全天候、跨昼夜高原保障课题不断拓展,该场站人才培养也走向纵深,向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延伸。他们挑选“一专”骨干,进行跨岗交叉训练,并依托常态化训练保障任务,实施岗位轮换,拓展第二、第三保障能力……
检索场站人才库,记者看到,75%以上的士官具备两种以上专业技能,其中2人还被评定为空军保留技术骨干。目前,“一号班”人员齐装满员,“二号班”也能随时遂行任务,场站已具备全天候、全疆域、整建制和多机种同步保障能力。
“军队改革不仅是体制变革、结构调整,更是能力素质的重塑。”场站四站连一级军士长谢晓山,具备充氧、充氮、空压机维修等7种专业操作技能,为迎接改革大考,他又向着淬炼新的打赢本领开始冲锋。
闭塞不闭思想——
坚持创新为装备作战能力增幅添效
去年初秋,某新型测雨雷达列装该场站。
然而,雷达架起来了,在零下5摄氏度的环境里却开不了机。这让气象台工程师赵振文心急如焚。他连续一周观察温度变化对雷达运行的影响,反复比较论证,终于找到并解决了雷达开不了机的“病症”。
“高海拔、低气压、低含氧、大温差,不仅影响人体机能的发挥,同样制约着装备性能的正常发挥。”场站副站长吴能介绍说,“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但 也是我们独有的优势,只要我们主动作为,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集智创新,就能够摸清装备极限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为装备作战能力增幅添效。”
此话非虚。某新型战机高原夜航训练是一个新课目。训练展开后,场站导航连新列装的灯光车时有故障发生。起初,工程师张航经过多次测试,始终没找 出故障点。不服输的他把自己关在操作室里一遍遍地走电路、论证原理,反复调试各类参数,经过整整两周的艰苦攻关,张航找出了“病因”,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 办法。从此,该型灯光车再也没闹过一次“毛病”……
“这一项项创新成果,折射出场站官兵对岗位的担当和对职责的铭记。”场站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研究形成了多机种保障、机场抢修等一批创新 成果,编撰的《新型战机高原驻训保障手册》里收录的高原低气压条件下制氧制氮新方法等技术成果,更是填补了空军高原保障史上的空白。
“军队改革旨在强军,越来越密集的实战化训练,必将赋予我们更多的保障任务。怎样才能做到次次接受考验,次次交出优秀答卷,坚持创新不可或 缺。”元旦刚过,这个场站立马与西藏民航局召开联席会议研讨论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启了探索“联合培训、联合管理、联合维修、联合保障”的飞行保障新路 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