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帖子
- 6391
- 精华
- 13
- 积分
- 18478
- 注册时间
- 2012-2-22
- 最后登录
- 2024-12-25
- UID
- 1
- 帖子
- 6391
- 精华
- 13
- 积分
- 18478
- 威望
- 0
- 金钱
- 12022
- 贡献
- 0
- 注册时间
- 2012-2-22
- 最后登录
- 2024-12-25
- 在线时间
- 1378 小时
我玩的应用:
|
在文章刚开始,我想先问一个问题:有一群人去管制大厅(只有区调和进近)参观,一段时间过后,哪一个扇区聚集的人最多?我想答案肯定是进近的进场席位!因为进近的进场扇区是负责五边排序和拉间隔的,这个席位飞机最密集,需要最精确的间隔,当然也是最直观的能看出间隔好坏的地方,我的比喻是:这里需要管制员绣花一样的技术和判断,当然,同时需要机组的配合。
为什么说五边间隔时最有技术含量的呢,因为五边间隔说起来比较复杂……不知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拉五边间隔?细细说来,原因有三个:第一,拉开间隔,使空中的飞机之间避免前机尾流间隔的影响;第二,拉开间隔,使落地的前机在接地、滑跑、退出跑道后,后机有足够的间隔落地;第三,当地面有起飞飞机时,五边间隔能够确保落地的前机接地、滑跑、退出跑道,同时起飞的飞机进跑道、对准跑道、滑跑起飞,然后落地的后机接地,这过程中三架飞机能保持足够的间隔。这三个目的贯穿在拉五边间隔的始终,是拉五边间隔的三个原则。
那么我们仔细分析这三个原则,相信通过分析,会对管制员调整五边间隔的意图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一,拉开间隔,使空中的飞机之间避免前机尾流间隔的影响。这一条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在五边的飞机必须要大于或等于相应的尾流间隔。尾流间隔具体规定可以总结为:前机中型,后机轻型,10公里;前机重型,后机重型,8公里;前机重型,后机中型,10公里;前机重型,后机轻型,12公里;前机A380,后机重型,12公里;前机A380,后机中型,13公里;前机A380,后机轻型15公里;除了这些情况外都是6公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只有当前机接地后,他的尾流影响才消失,也就是说在前机接地前,五边上的飞机必须保持尾流间隔,看上去是句废话,其实是一句关键的话!一般情况下,离跑道头越近,飞机速度一般就越小,那么如下图,落地的后机B就会一直追赶前机A,也就是说A和B之间的距离是一直减小的,只有当A接地后,才可以不考虑尾流间隔。举例:下图中,如果A和B之间的尾流间隔是10公里,那么只有满足(图2右)前机A接地时,B距离A有10公里才够尾流间隔;如果A还没有接地(图2左),那么B一般都会追赶A,造成间隔减小,那么要符合10公里的尾流间隔,此时A和B的间隔应该大于10公里,至于大多少,取决于在A接地时,B能够追赶几公里,这是个简单的计算题,就不多说了。
实际工作中我经历过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当时我在进场,五边航向道上,前面有一个A380,距离跑道头17公里(管制雷达都是用公制的,这里就尽量避免用英制了),地速320公里/小时,后面跟着个A320,距离跑道头32.5公里,地速400公里/小时(一分钟前就已经发过调速170节的指令,但他没调。),也就是说,这时候前后两机之间的距离是32.5-17=15.5公里,这时候,处理完其它飞机,我发现A320没有调速,追赶太厉害了,马上给后面的A320发指令:“****,减速到160(节)以下,抓紧减速,前机是A380,注意尾流影响。”机组复诵正确,但从我雷达上看,机组根本就没有减速。半分钟后,我又第二次通报动态并提醒机组抓紧减速,雷达上看依然没有减……于是一分钟后,A380距离跑道头12公里,地速减到270公里/小时,A320距离跑道头26公里,地速由于空气压缩性变成390公里/小时(表速应该是没有减,大概在195节附近,形态1),位置如下图所示。
此时,管制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指令A320脱离航道做机动拉间隔,二是指令A320复飞,由于指令A320做机动也需要做很大的机动(后面会计算需要多出多少距离),会消耗管制员大量的精力,何况波道里还有其他飞机需要指挥,所以我果断指令后面的A320复飞。于是A320机组问我复飞原因,我就告诉他间隔不够,他表示无法理解,当然,波道里我也没法给他细细解释。
就上面这个问题,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前面A380,后面跟A320(中型),尾流间隔时多少呢?如果你没有往前翻页查找而答“13公里”,那我就要恭喜你了。这个13公里的尾流间隔就是这两架飞机之间的最小间隔,这就是生死线,不能逾越一步,哪怕是0.1公里(注:管制雷达的距离最小分辨率是0.1公里)!图中情况时,A380地速270公里/小时,A320地速是390公里/小时,地速差120公里/小时,也就是说,一分钟追2公里,此时两机距离14公里,那么照这个情形,一分钟后,这两个飞机距离将会是12公里,小于尾流间隔13公里,必须复飞!
下面我们计算一下,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两机的距离最小将会是多少?这个问题中,由于飞机在五边进近过程中是一个减速过程,所以很明显,两机距离最小的时候是前机接地,此时后机和前机的距离就是我们要求的最小距离(前机接地后,不用考虑尾流间隔,所以只要考虑到前机接地就可以了)。然后,我们就来计算前机接地时,后机和前机的距离。为了计算方面,根据经验值和标准图上的速度限制,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标准调速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很重要,后面分析还会用到):落地飞机在跑道延长线8公里以内(落地形态)的地速大概在220公里/小时-260公里/小时左右,也就是平均大概每分钟4公里左右;距接地点8-16公里距离(逐渐往着陆形态调整)地速大概在330-260公里/小时左右,也就是平均大概每分钟5公里;距接地点16公里之外速度差异就比较大了,如果管制员能及时减速,机组也能配合的话大概在平均360公里/小时,也就是大概每分钟6公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模型只是飞机按照标准调速程序调速时的模型,也就是飞机按照常规调速的模型,后面我们还会建立一些非常规调速的模型(毕竟还是有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有了模型,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了,首先算A380到接地点还需要的时间=(12-8)/5+8/4=2.8分钟,再算在2.8分钟里后机A320飞的距离,(26-16)/6=1.7分钟,2.8-1.7=1.1分钟,后机距离前机的距离=26-10-5*1.1=10.5公里,在上面的模型中,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前机A380接地,后机A320如果不复飞,那么两机距离将会是10.5公里!这个数据是远远小于13公里的尾流间隔的!顺便说一句,前机重型,后机中型,尾流间隔是10公里,换句话说,如果前面是重型机,比如B767,A300等,如果后机不及时调速(晚一点放形态),那么距离将有可能小于10公里,换句话说,即使前机是重型机,如果后机减速时机偏晚都有可能复飞!
再让我们回到原点,当我第一次提醒A320减速时,A380,距离跑道头17公里,地速320公里/小时,后面A320,距离跑道头32.5公里,地速400公里/小时,如果这时候A320能够按照指令及时减速到160节以下的话,那么这个飞机的速度可以在半分钟之内减下来(当时高度已经下来了),那么这个飞机在距跑道头8公里之外平均地速可以达到300公里/小时左右,平均每分钟5公里,那这时候我们来计算一下前机接地后机距离他多少公里呢?首先算前机到接地所需时间=1/6+8/5+8/4=3.8分钟,再算这3.8分钟内,后机飞行距离,由于速度早早减下来了,8公里外平均地速为每分钟5公里,飞行距离=3.8*5=19公里,那么前机接地时,后机距离前机距离=32.5-19=13.5公里,大于13公里,符合尾流间隔,不用复飞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存在追赶,五边上的距离都是浮云,关键要看前机接地,后机和前机的距离,这才是衡量五边间隔的标准!说到追赶,就免不了要提到五边上机组减速的问题(奇葩的调速后面章节会有提到和分析,这里暂不分析)。记得前段时间,看到某飞行员的学习资料,大致意思是:在五边上,跟前机7.5海里(13.9公里)距离是合适的,如果小于这个距离,就要考虑减速,如果大于这个距离,可以考虑不减速。这个应该是很多飞行员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值,个人觉得无可厚非。我个人怀疑(猜测,不一定准确),上面例子中,当我第一次叫机组调速时,可能机组看着TCAS,认为跟前机有13海里,不用调速;第一次通报前机A380并提醒抓紧调速时(其实这是机组避免复飞的最后机会!),可能机组还是看着TCAS,一看跟前机有10海里,离7.5海里的标准还远着呢,不用调;等到追到7.5海里(14公里)正准备调速的时候,却等来了管制员复飞的指令。其实我觉得当前机是重型或者是A380时,这个7.5海里距离的经验值未必靠谱——尤其前机距离接地点还比较远的时候,因为前机距接地点越远,说明前机到接地点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后机追赶前机的时间越长,那么追赶的距离就越多,追赶越多,当前距离和管制员用来决断的距离差距就越大,也就是说用当前距离做决断就越不靠谱。从上面的例子和计算中应该能够感受得到。A380这个巨无霸,尾流超级大,起飞落地间隔也超级大,对一线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虽然说现在还不多,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提醒广大飞行员一定要特别重视A380的尾流,尤其是管制员已经通报了前机是A380的时候,更加要注意。建议各位飞行员针对自己所飞的机型牢记A380或者重型机在前面时应遵循的尾流间隔!避免同志们翻页,我就在啰唆一遍:前机A380,后机重型,12公里,后机中型13公里;前机重型,后机重型,8公里,后机中型10公里。
上述分析只是基于尾流间隔这一个因素,实际情况中,管制员必须三个因素或者至少考虑两个因素,是要综合考虑的,任何片面的考虑将带来严重的后果。由于篇幅原因,这篇文章还有后续两个原因的分析,以及举例来说明管制员如何要综合这三个因素来考虑五边间隔。 |
|